1. <tr id="n5i10"></tr>

    2. <ins id="n5i10"></ins>
      <menuitem id="n5i10"><acronym id="n5i10"></acronym></menuitem>
    3. <ins id="n5i10"><video id="n5i10"><var id="n5i10"></var></video></ins>

        <ins id="n5i10"><acronym id="n5i10"></acronym></ins>
      1. 農業農村部耕地質量監測保護中心  >  評價與保護  >  正文

        用北大荒模式保護好“耕地中的大熊貓”

        發布日期: 2023-09-28 作者: 姜斌 劉暢 沈哲 來源: 黑龍江日報 【字體: 打印本頁

          黑土地被譽為“耕地中的大熊貓”。 

          當前,黑土地正面臨著變少變薄等危機。對于擁有4100萬畝典型黑土的北大荒來說,堅決保護好黑土地,事關國家糧食安全和生態安全,任重道遠。 

          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黑龍江時強調,要強化數字技術和生物技術賦能,優先把黑土地建成高標準農田,切實把黑土地保護好。 

          北大荒集團牢記囑托,構建了科學高效的黑土地保護“北大荒模式”,形成了可復制、可推廣的良田黑土保護技術路線,土壤質量顯著提升。 

          運用科技力量?保護黑土地有方法 

          日前,由省農業農村廳、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北大荒農墾集團有限公司主辦的“黑土地保護利用模式研討會”在北大荒集團建三江分公司召開。 

          記者從研討會上了解到,目前在省及北大荒集團的支持下,黑土地保護“龍江模式”、“三江模式”等示范推廣工作取得良好成效,核心示范8.71萬畝,累計輻射1.48億畝?!昂谕良Z倉”科技會戰產出的黑土地肥沃耕層構建與保育技術等45項技術入選農業農村部和省農業農村廳等部門主推技術,在7個萬畝示范區取得突破性進展,示范面積近16.3萬畝,推廣近2.72億畝。 

          近年來,北大荒集團構建了黑土保護“北大荒模式”,與生態環境部合作共建全環境綜合實驗室,著力破解黑土地退化阻控與健康培育問題;與中科院東北地理所合作,開展了“黑土糧倉”科技會戰,落實示范面積2萬畝;開展等高寬梗種植模式、小流域黑土地系統保護等25項技術試驗示范,形成了能復制、可推廣的良田黑土地保護技術路線,土壤質量顯著提升。 

          旱田坡耕地由于長期采取直壟種植,導致水土流失嚴重、耕地面積減少,嚴重影響了糧食生產的穩定性。北大荒集團因地制宜推行坡耕地等高種植技術和小流域綜合治理工程,打造了坡耕地黑土地保護“北大荒模式”。 

          從2020年開始,為解決坡耕地“跑水、跑肥、跑土”導致的糧食低產和生態破壞難題,紅興隆分公司與中國科學院“黑土糧倉”科技會戰三江區項目組合作,匯集國內農業、土壤、遙感、水肥等方面專家,在友誼農場開展了“等高環播”種植模式實驗。這種集成探地雷達、草水路、變量施肥、變量噴藥等13項技術構建形成的以3000畝為尺度的小流域黑土地保護與智慧農業融合發展模式效果凸顯,取得了地表徑流量降低60%以上,土壤流失量降低80%以上,化肥施用量減少15%,糧食增產5%的實驗結果。 

          侵蝕溝治理+糞肥還田?讓薄地變寶地 

          侵蝕溝不僅會造成耕地黑土層逐年變薄、土壤有機質流失,還蠶食耕地,降低農機作業效率,制約農業現代化發展。 

          北大荒集團打造了以“秸稈還田”為核心,“溝、管、洞、縫、植、物、耕”多管齊下的綜合治理模式,縫補黑土“疤痕”。 

          在鶴山農場大豆田里,種植戶陳建彬告訴記者:“去年這塊地里有一條70多米長的侵蝕溝,正好在地中央。溝邊的作物播不上,中耕、施肥作業的時候,機車都得繞著走,費時費油又費力?!?/span> 

          為了徹底根治,去年秋收后,鶴山農場組織所屬各管理區將秸稈打捆,通過削坡整形、秸稈捆擺放、覆土回填50厘米厚黑土壓實修形等施工工序,利用秸稈回填治理侵蝕溝。 

          農場總經理寇文生說:“2022年,農場投入資金175萬元,就地取材打包秸稈8萬捆,共治理侵蝕溝48條,溝道總長12公里,治理水土流失面積44畝。今年又籌集資金700多萬元用于秸稈回填治理?!?/span> 

          日前,在鶴山農場有限公司鶴澳牧場周圍收獲完的青貯地里,一臺管道式液體糞肥還田設備和6臺小型液體糞肥還田罐車,一字排開,同步作業,將牧場發酵好的有機糞肥均勻拋灑到地里,改善土壤理化性狀,達到培肥地力的目的,讓3000畝黑土地吃上了“營養餐”。 

          “將糞污變‘糞肥’,每年春秋兩季施入農田?!柄Q山農場農業發展部畜牧負責人段巖波介紹,牧場奶牛產出的糞污,采用干濕分離技術,達到無害化處理標準,一年可以轉化有機糞肥65000余噸,還田面積25000余畝,有效保護黑土耕地。 

          近年來,鶴山農場通過固體糞污堆肥利用、尿液污水液體發酵肥料化利用和糞污全量收集發酵還田利用三種模式,將發酵好的固體糞肥和液態肥,在作物收獲后或播種前施用到農田。今年還新購進糞肥還田設備15臺,使還田作業提前5天完成。 

          據介紹,糞肥還田不僅可以調節土壤肥力,還能提升有機質含量,增加孔隙度,提高土壤保水性能,讓黑土地更有“活力”。 

          稻漁綜合種養?讓水田蛙鳴魚躍 

          隨著黑土地保護意識的不斷提高,北大荒集團將傳統的“稻田養魚”發展為現在的“稻漁綜合種養”,突出稻漁綜合種養產業種養結合、生態循環、綠色低碳的特點,發揮稻漁綜合種養對土壤鹽漬化改良和地力修復提升作用,走出了一條稻田黑土地保護新路徑。 

          在大多數種植戶翹首以盼水稻豐產的時刻,八五六農場種植戶劉美君則等待著“雙份”的驚喜。今年,他將坑塘變成了二次綜合利用的“主戰場”,通過嘗試在閑置水面探索漂浮板種植水稻,在水層下養殖牛蛙、鯽魚和黃骨魚,完成了種植和養殖上的“雙響炮”。 

          劉美君說:“漂浮板可以給蛙類提供良好的棲息地,在種養過程中,牛蛙可進行除蟲工作。同時,其排泄物還可被魚吸收,這種立體種養循環新模式,全程不施用化肥、農藥,提升了水稻品質與口感?!?/span> 

          八五九農場積極鼓勵種植戶轉變傳統種植觀念,開展“鰍稻共養”的生態種養模式,泥鰍在田間穿梭可以增加土壤的溶氧量,排泄的糞便還可為水稻生長提供天然的有機肥料,能夠有效提升土壤肥力、防止土壤板結,減少農業面源污染,讓黑土地得到修復,提升了稻米的品質。 

          北大荒集團得益于黑土地,如今正回饋黑土地。 

          近年來,北大荒集團建立水土流失綜合防治體系,秸稈還田率達到97.3%;每年推廣深松整地和保護性耕作達900萬畝;三江示范區項目組黑土地保護集成示范工程技術在北大荒集團4個分公司16個農場建立核心示范區2.78萬畝,基本覆蓋三江平原各種地形地貌的黑土耕地,累計輻射推廣面積達3190萬畝。 

          在全力保護好“耕地中的大熊貓”,探索糧食生產連年豐收的路上,北大荒在示范探索黑土地保護利用、夯實糧食安全根基上寫下了“北大荒答案”。 

        相關附件: